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浣熊的資料


浣熊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分布 加拿大南部至巴拿馬。

生境 靠近池塘、湖泊或沼澤的樹林和草原。

習性 浣熊身體結實,行動敏捷。身披灰色厚皮毛,尾巴上有黑環,兩眼間有黑面罩。白天大多在樹上棲息,喜於晚上活動。牠們擅於攀爬,如有需要,也會遊泳。習慣用手拿食物放入口中,又常把食物或其他東西放於水中浸洗,因而得名「浣熊」。雌性浣熊通常一胎產子三至四頭,幼浣熊約三星期後開眼,兩個月大便可隨母親外出。

食糧 陸上動物、雀鳥、龜蛋,也吃野果和種籽。

浣熊原產於北美和中美洲,他們喜歡棲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

他們是雜食性的哺乳類動物,喜歡吃魚、蛙和小型陸生動物,也吃野果、種子等。

白天大多在樹上休息,晚上出來活動。

他有一個習慣,喜歡把食物或其他東西放在水中洗灌,因而得名『浣熊』浣熊(common raccoon/raccoon)原產自北美洲,因其進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故名浣熊。

在北美洲很常見,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記載的最重的可達28公斤。

其眼睛周圍為黑色,尾部有深淺交錯的圓環,皮毛的大部分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
也有罕見的白化種。

浣熊為雜食動物,食物有漿果、昆蟲、鳥卵和其它小動物。

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仔(受天氣影響),一胎4~5仔。其一般住在樹洞、地洞或山洞中。

幼仔夏末就能斷奶,然後開始獨立生活。

浣熊並不冬眠,但嚴寒的冬季會匿藏起來。

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幾年,野生的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螢火蟲的一生圖片


 ← 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生命週期圖
 

             
↓陸生螢火蟲﹝山窗螢﹞生命週期圖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海馬的資料


海馬,一名龍落子,頭部似馬,身似蝦,尾如象鼻。
牠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動物。
屬於硬骨魚綱輻魚亞綱海龍魚目海龍魚科海馬亞科的1屬-海馬魚屬 (Hippocampus;sea horse) 的生物。
約有30種;中國有8種。
海馬喜歡住在沿岸的淺海,特別是有海草或海藻叢中的地方。
當牠不動的時候,很難看出在海草或海藻叢中的牠。
這是牠適應環境以保護自己的方法之一。
牠也可以改變體色,以符合環境的顏色。
在必要的時候才移動游泳,所以牠們很少游泳。
當牠游泳時,是頭上尾下直立地游動,沒有其他魚類能學到這種游泳。
牠用背鰭作激烈的扇動,以推動身體前進,並用胸鰭來轉動方向。
由於身體大背鰭小,身體又垂直地前推,所以速度很慢,游一公尺遠,大約要花十分鐘的時間。
有時候牠被沖入激流的海洋,頭被波動而作稍微的上下擺動,很像是一匹在海中奔騰的小馬。
海馬的特徵 海馬的形狀非常有趣,雖然身長只有四至三十公分,牠的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尾部細長呈四稜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背鰭位於軀幹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
牠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
牠的一雙眼睛,也是特別之處 ; 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
然而,牠本身的身體卻不用轉動,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觀看。
有時候,一隻眼向前看,另一隻眼向後看,除了蜻蜒和變色龍之外,這是其他動物所不能做到的。
海馬是最不像魚的魚類,集合了馬、蝦、象三種動物的特徵於一身。
牠有馬形的頭,蜻蜒的眼睛,跟蝦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個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稜,頭與身體成直角的彎度,以及被甲胃的身體,還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產子的案例。
牠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
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
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鐘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
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後或上下的移動。
拙於游泳的海馬雖然海馬屬魚類,可是跟一般的魚類大不相同。
海馬不但外形不像一般魚類,就是游泳的技術也遠不如一般魚類。
拙於游泳的海馬,通常都避開有強流的海域。
屹立在水中的海馬,以附於背上的纖細之鰭,振動而立泳。
1 秒鐘內作七十回的振動,以微波狀由背鰭上端傳至下端。海馬時常捲尾在海藻多的地方休息。
想游動時,鬆懈尾部的束曲,伸長軀體,讓背鰭開始活動,牠們如此地動作緩慢,游三十公分的距離,尚需一分半鐘的時間呢!
牠們在海中行動時,仰起頭,挺直了身子,垂下了尾巴,保持直立狀態,一方面靠改變鰾中的含氣量而上升或下沉,一方面用背鰭不停地拍打海水而緩慢前進。
由於海馬動作遲鈍,若是警覺性不高,很容易被其他水生動物所吞食。
為了要隨時提高警覺,海馬的兩隻眼睛能夠分開各自轉動,各司不同的任務,一隻可用來覓食,另一隻則隨時注意來犯的敵人。
海馬的棲息與食性海馬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的淺海沿岸中,棲息於海藻或其他海草間。
牠們會用尾巴攀纏在海藻上,以免被海水沖走,然後以囗快速吸入小生物維生。
多數種類分佈在南方,如斑海馬,體較大;少數種類分佈在北方,如冠海馬,體常較小。
海馬棲息於近海內灣水質清澈、藻類繁茂的低潮區,體色隨環境而改變,以浮游甲殼類為食。
中國廣東、福建等省飼養的海馬5-8月繁殖,6月為盛期。
海馬的繁殖方式海馬最稀奇的地方,是在牠的繁殖方式。
在牠的下腹前方有個育兒囊,這是放卵、孵化及產子的地方。
奇怪的是只有雄性的海馬具有此器官。
在春季,雄海馬向雌海馬求婚,雌性答應後,雌雄魚體互相以腹部相對,雌魚就把輸卵器插入雄性腹部的育兒囊裡放卵。
排完了卵,雌性就沒有事了。
雌海馬一次產卵最多可達三百多個。
雄海馬收了卵之後,或又另外找雌海馬,直到育兒製放滿了卵為止。
卵的受精、孵化等任務,全由雄性來完成,卵於囊內受精孵化,15 - 20天後孵出小海馬苗約400--500尾,多者尚可達千尾。
「懷孕期」依種類而有不同,快的要二星期,慢的要四十多天。
到了春末夏初,牠就要產子了,牠用捲曲的尾部捉住海草,然後身體向前彎,並很快地向後仰,這一仰,一條小海馬就跑出了。
可憐的牠,要二、三天才能產完,這二、三天內要產好幾次,每次只產生二十至三十隻小海馬。
出生後的小海馬,即能游泳及取食,開始牠們的海馬生活了。
海馬的禦敵 一般說來,動物不是靠爪牙來禦敵,就是藉快速逃跑來躲開敵人的攻擊。
馬既無爪牙也跑不快,只有靠保護色來避開敵人的捕食。
海馬善於偽裝,是欺敵的高手。
牠們跟變色龍一樣,有隨著環境變色的能力。
當牠們發現情況危險時,不但立刻變成與四周同樣的顏色,而且偽裝成跟周圍環境一樣的東西,使敵人不易察覺。
牠們有時藏匿在海藻之中,有時偽裝成珊瑚的模樣,這就是牠們存活的本事。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美鳳蝶 (雌性)

雌性的美鳳蝶

草蝦的影片

超大草蝦...可惜數量有限無法販售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衣魚的資料


科別:總尾目衣魚科(Lepismidae)

圖例:衣魚

外貌:身體扁平,胸部寬大,腹部細長,身上披滿銀色鱗片。 特徵:頭部有細長30節以上的絲狀觸角,多數有明顯的小型複 眼,腹部有三對能疾、跳躍的腳,行動敏捷,尾部有三根尾巴,因此被稱為「總尾目」或「纓尾目」。

變態:無變態

生長環境:衣魚以澱粉、膠質、紙張、纖維等為食物,常造成書籍、衣物的重大損失。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兔子的影片

可愛的兔子

烏龜的影片

烏龜的叫聲 !

烏龜的資料

摺背龜屬 的六個種類中,鐘紋陸龜的體型是比較大的. 牠們的背甲後半部有典型摺背龜的關節可以摺合.鐘紋陸龜也是摺背龜中分佈最廣數量也最大的一種.算是摺背龜的代表龜種.摺背龜一般來說,因為 外貌並不出色,而且體型不大,所以在台灣屬於比較冷門的龜種,進口的數量較也比其他龜種少. 鐘紋陸龜共有三個亞種,分佈區各不相連.K. b. belliana稱為東部鐘紋陸龜,分布在非洲東部各國;K.b. nogueyi稱為西部鐘紋陸龜,分布在非洲西部各國;而K.b. zombensis稱為南部鐘紋陸龜,當然是分佈在非洲南部各國和馬達加斯加島上.這三個亞種又以西部鐘紋陸龜最為普遍.三種亞種棲息區雖然並未重疊,但是有時也不容易區分,稍加說明: K. b. belliana東部鐘紋陸龜: 前腳通常有五趾,背甲甲盾為深色邊框,有黃棕色斑紋.K.b. nogueyi 西部鐘紋陸龜: 前腳通常只有四趾,背甲為一體土黃色,甲盾有棕色外框,及少許淺色斑紋.K.b. zombensis南部鐘紋陸龜: 前腳通常只有四趾,背甲為淺黃底色,佈滿寬大的黑色放射斑紋. 在2001年美國公告禁止野生蘇卡達,豹龜和鐘紋陸龜的進口,因為這三種非洲龜類身上帶有扁蝨的比例偏高,而扁蝨又是家畜水心症病毒的帶原者,台灣當局也跟著禁止進口國內.但是卻沒有注意"野生"二字,所以就連人工繁殖的個體也禁止進口台灣.市面上的鐘紋陸龜三個亞種都與豹龜,蘇卡達一樣是非法的. 鐘紋陸龜是少數的雜食性陸龜類,在野外主要以落果如香蕉,芒果等以及雜草,菇類,蝸牛,昆蟲等為食.食性其實是比較偏蟲食性的,與箱龜類很相似.在人工環境下可以陸龜飼料,水果類和蟋蟀麵包蟲為主食.此外牠們屬於草原型的陸龜,也會出現在灌木林區,需要比較高的溼度和水份.溫度也需要比較高.不過對光照的強度的要求倒並不像一般非洲龜類那麼的高,所以不需要使用太強的燈照. 雌雄性的區別一樣是以尾巴為主,雄性尾巴粗大,雌性短小,雄性的腹甲有凹陷.鐘紋陸龜雄性的領域性比較強,所以最好只養一隻雄龜,否則在繁殖期會出現比較激烈的對撞衝突.雌性每胎可以生產4-8顆蛋.在30度的孵化溫度下,約90-120天可以孵化.如果餵食足夠,雌龜每年可以生產2次. 鐘紋陸龜雖然不屬於主流龜種,但是久養的個體還是可以展現與飼主良好的互動和個性.牠們的優點當然是只有欣賞牠們的人才能體會的.

台灣藍鵲的影片

虎頭山 - 台灣藍鵲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台灣藍鵲

臺灣藍鵲Urocissa caerulea Taiwan Blue Magpie全長-64公分,包含尾

羽長40公分。

嘴、腳紅色,眼黃色。

頭至頸部、胸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為鮮豔的藍色,下腹羽色略淡,

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中. 央兩枚特長,末端

有寬闊之白邊,其他各羽末端白色,但內襯有黑羽。

為本省鴉科中體色最華麗者.

叫聲:發出似「嘎-鏘、嘎-鏘」或「嘎嘎-穗」之聲。

習性:性兇悍、 喜喧嘩,有攻擊其他鳥種之習性。

有好群棲群飛習性,尤其非 繁殖期,常見3 ~5隻,或10多隻,成縱陣在低海拔山區,或 山麓樹林上空作直線飛行,或在山坡向山谷滑翔,構成美麗隊 伍,故亦名長尾陣。

營巢於原始雜木林,偶見於山麓附近的別 墅庭園之果樹上。

以細樹枝築粗拙的盤形巢,通常一窩育有4~6 隻雛鳥。

雛鳥孵出後,親鳥性情特別兇悍。

曾見育雛期的親鳥 在巢附近之地上,展開雙翼,隆起其頭頸部羽毛,誇大其體型, 與蛇格鬥之情景。

育雛有同伴1~2隻幫忙,餵飼的習性。

為雜食性,捕食大型昆虫、小型鳥、雛鳥或卵、野鼠、蜥蜴或 蛙類等,也以植物之果實為食,尤其木瓜等水果,為其所愛。

棲息於低海拔山區,活動於闊葉林、次生林、雜木林或果樹林。

在鳳凰谷鳥園園區內,除籠養之山娘外,在籠外亦可經常觀查 到牠們以6~10隻形成的縱陣,在山谷中飛翔,或穿梭於樹林中覓食。

亦俗稱山娘仔。


牠為四百年來住於臺灣的人,稱呼此美麗鳥類的名稱。

相關史料見於台海見聞錄(董天公,1753),云:「長尾山娘,朱喙翠翼褐背,彩耀相間,尾長盈尺,生於諸、彰深山。」

山娘仔,訛為三娘;也許是抄寫、印刷之誤,或文人之戲言,清乾隆詩人,則吟之云:「翠羽光華綬帶長,如雲委地美人粧,命名當日非無意,謂勝黃家第四娘。」

臺灣通史(連雅堂,1918)亦記述云:「長尾山娘,翠翼朱喙,光彩照人。」

臺灣鳥類名錄(1969;1995),稱尾山娘為臺灣藍鵲,乃由英名 Formosan Blue Magpie翻譯的外來名。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動物醫院 (24小時營業)

基隆
成安動物醫院 基隆市中山區成功一路54號 02-2423-3739 只 接受外科急診
仁愛家畜醫院 基隆市孝二路35號 02-2428-7653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台北市
金旺動物醫院 台北市青島東路33-2號 02-23212580
漢民動物醫院 台北市和平西路一段156號 02-2307-4801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中正犬貓醫院 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60-4號 02-2305-4880必須先成為客戶才接受急診
正吉動物醫院 台北市羅斯福路5段136-1號 02-2934-7505
古亭動物醫院 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38號 02-2369-3373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名人動物醫院 台北市仁愛路4段48巷23號 02-27064987
隆記動物醫院 台北市民生東路5段63號 02-27607639 02-27466888
東宏家畜醫院 台北市吉林路432號 02-2595-7366 必須先成為客戶才接受急診
良友動物醫院 北市吉林路121-1號 02-2723-2369 台夜間急診:2541-6270、0936-214-124
太僕動物醫院 台北市龍江路260號 02-2517-0902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黃動物醫院 台北市民權東路一段46號 02-2562-4249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和的獸醫院 台北市民權東路二段152巷22弄2號 02-2508-1009 夜間急診電話︰090-235-377
德生動物醫院 台北市永康街7巷2號 02-2392-6569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華德動物醫院
台北市和平東路三段26號 02-2378-0228 夜間急診電話︰0936-335-058
華欣家畜醫院 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17號 02-2705-4895、2708-8357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泰山動物醫院 台北市光復南路52號 02-2579-2650 急診電話:2507-4513、0938-006-050
台灣動物醫院 台北市忠孝東路2段74號 02-23412128
國泰醫院 台北市延吉街57號1樓 022579-5722 急診前先以電話聯絡
蘭恩動物醫院 台北市八德路2段379號 02-87732379 0938036638
全陽動物醫療中心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305號 02-2762-7945 在答錄機留話30分鐘內回電
良醫動物醫院 台北市八德路4段188號 02-27615091  
華中動物醫院 台北市萬大路259號  王醫師 02-2332-8572 華僑動物醫院 (台北和平西路) 張醫師 02-2308-8728 091221926
日健動物綜合醫院 台北市光復北路6-2號 02-2570-7508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上群動物醫院 台北市光復南路290巷45號 02-2775-3007 必須先成為客戶才接受急診
辰龍動物醫院 台北市吳興街478號 02-2758-4351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育盛動物醫院 台北市松德路22號 02-2345-0122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鴻運動物醫院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188號 02-27672730 0936046245  
全安動物醫院 台北市內湖區東湖路113巷54號 02-26336495  
湖光動物醫院 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163號 02-27985005
佳欣動物醫院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83號 060-019-562 十分鐘內回電
內湖家畜醫院 台北市內湖路一段341-2號 02-2799-2011 夜間急診︰0935-480-743
躍犬綜合動物醫院 台北市文山區景文街88號 02-2933-0963 在答錄機留話30分鐘內回電
自強動物醫院 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108號 02-2937-2852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諾亞動物醫院 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160-2號 02-25072121
福臨動物醫院 台北市中山北路五段698巷3號 02-2831-3919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天母家畜醫院 台北市中山北路六段314號 02-2838-34485 夜間急診電話: 2831-5677
士新動物醫院 台北市士林區士東路39號 02-2871-2529、2871-2530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劍橋動物醫院 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一段102號 02-88665889(急診專線)
藍天家畜醫院 台北市文林路759號 02-2838-0088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北投動物醫院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60-1號 02-2892-8665
貝貝家畜醫院 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150巷30號 02-2826-1000 夜間先以電話聯絡
台北縣
山盟動物醫院 台北縣新莊市復興路2段90號 02-22775160  
上哲動物醫院 台北縣淡水鎮學府路4號(淡水捷運站對面) 02-26225750  
淡水動物醫院 台北縣淡水鎮中山路159-2號 02-26217987  
慈仁動物醫院 台北縣瑞芳鎮中山路9號 02-24967272  
安康動物醫院 台北縣新店安康路2段142巷1弄1號1F 02-22119881  
崇恩動物醫院 台北縣永和市永利路95號 02-22312531  
愛生動物醫院 台北縣三重市自強路5段48號 02-29804982  
佳護動物醫院 台北縣新莊福壽街212號 02-89917815
聖安動物醫院 台北縣新莊市復興路二段10號1樓(中港路口)02-22776711 (24小時急診)  
舊街動物醫院 台北縣林口竹林路45號 02-26014188  
國泰動物醫院 台北縣汐止鎮大同路一段317號 02-2648-0866
福壽動物醫院 台北縣新莊福壽路  楊醫師 02-8991-7815
慈仁動物醫院 台北縣瑞芳鎮中山路9號 02-2496-7272
亞東動物醫院 台北縣中和市中正路639號 急診專線:0952-605051
桃園縣
南崁動物醫院 桃園縣蘆竹鄉南崁中正路379號 03-3520136 092018449
台中
春天動物醫院 台中市進化北路302號(永興街口) 04-2350838  
高生動物醫院 台中市英才路497號 04--327-7443 24小時 中泰家畜醫院 台中縣豐原市圓環南路117號 04-5244862
全國動物醫院 台中市五權八街100號
嘉義
民族動物醫院 嘉義市民族路776號 05-2289595  
台南
台南市慈愛動物醫院(總院) 台南市西門路一段473號 06-2203166
高雄
啟生 光華一路與四維二路交叉口附近正耘動物醫院 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三路207號(有夜間急診) 電話:285-7688 手機:0956827616 
蕭文彬院長屏東 大同動物醫院 屏東市民族路222號 08-7339215
以上都是24小時營業的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老虎的資料


老虎的壽命可達20年,領域性很強,通常不會與同類分享棲地, 老虎會在樹幹或地面上扒爪痕作記號,或是在樹林、石頭或草叢噴灑尿液,以宣示領域或警告闖入者。通常雄虎絕不容忍其他雄虎侵入地盤,但接受與雌虎分享棲地。 老虎的鬥爭非常激烈,往往不死也會造成重傷,所以儘量避免相遇。

老虎以吼聲來通知對方或利用尿液、糞便傳遞信息,這些排洩物會經老虎體內不同的分泌物,混合成不同的氣味。

例如:我是公的、我是母的、我正在發情、我在這裡多久、我是老鄰居、或是新來的等等。 老虎強悍敏捷是天生的捕獵好手。

爪子是牠重要的狩獵和防衛工具。 老虎多在河岸、森林邊緣生活,躲在長草叢中等待獵物上門,總是出奇地從獵物身旁竄出,趁著獵物驚慌失措的瞬間加以獵殺。 老虎短距離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可惜無法持久,大約只能跑80呎就體力不濟,獵物若能幸運逃過這段距離,老虎就會放棄。 事實上老虎捕食成功的機率很低,通常15到20次才能成功一次。

老虎喜歡吃大型動物如:鹿、羚羊、牛、野豬等,大約每隔6-8天狩獵一次。 老虎不僅食量驚人,每次更要喝下大量的水,所以選擇的棲地一定要有水供牠飲用、消暑和沐浴,老虎除了喜歡泡水游泳,也擅常泅水。 老虎並非每次都能幸運捕到愛吃的食物,當牠餓的受不了也會捕食小動物。 人類是老虎的天敵,通常避免接觸,只有因老弱的老虎佔不到好地盤,或棲地嚴 重 缺乏食物才會攻擊吃人。 當老虎的耳朵向後伏貼而張口露出牙齒時,表示警戒和防禦。 公虎除交配期都獨自生活,幼虎由雌虎養育,懷孕期約102天,一胎生2-3隻。 小老虎三~四個月大時,母虎會帶回小獵物供幼虎練習捕捉,18個月大已能獨立獵食,兩年即為成年,就必須離開自己找尋地盤。 老虎體型龐大勇猛,但真正的存活率不高,幼虎容易被其他野獸攻擊或餓死、病死。

老虎長大後有領土、交配權之爭,年老力衰又需面對年青老虎的挑戰或無力捕食而餓死。 當然人類對其棲息地的破壞和濫殺,也是造成老虎死亡的原因之一。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台灣黑熊的資料



1.學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2.俗名: 狗熊、白喉熊。
3.分類: 食肉目、熊科。
4.特徵: 體長約130~160公分,體毛色黑,胸前並有白色V型斑紋。
5.分佈: 全島海拔一千~三千五百公尺森林地帶均有分佈

1.生長的環境
臺灣黑熊大都棲居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至兩千五百公尺間山區,牠是雜食性動物,以覓食植物葉片、地下莖、果實、蜂巢或腐肉為主,連死屍腐肉也來者不拒的情況下,人類的裝死行為顯然是逃不過牠的攻擊。黑熊嗅覺相當靈敏,通常聞到人類接近,大都會自行走避。而爬樹更是臺灣黑熊的拿手絕活,如果有人想藉爬樹逃命,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遇到臺灣黑熊最好的方法就是冷靜沉著應付,不要任意去挑逗牠,並迅速離去。
臺灣黑熊一向獨來獨往,一般行蹤並不固定,沒有固定的休息地點,常是走到哪兒,睡到哪兒。選擇休息的則有樹洞、石壁下或岩洞內,有時也會在地面將樹枝及草壓折成窩,再不就爬到樹上休息。就生活習性而言,住在臺灣的臺灣黑熊並沒有冬眠的現象,即使冬天天寒,高海拔的黑熊會降遷到海拔低的山區。冬季是牠們的交配季節,母熊懷胎八九個月後,獨力產下小熊,等小熊滿一二歲時,就可以獨立了。黑熊的活動路徑與食物的取得有關,時常會跟循獵人所開闢的獵徑活動,似乎不大怕人,偶有黑熊吃掉或拖走陷阱中的獵物情況。黑熊若遇到人多半是採取趨避的反應,除非是受傷或正在吃東西,不然就是護子心切的母子檔,否則基本上牠們不會主動攻擊人。
2.目前狀況
目前,只有在臺灣中央山脈隱密環境及生物相良好的山區,才有機會見到臺灣黑熊蹤跡,數量不多,有必要受到嚴密保護。因此,以臺灣黑熊作標誌的玉山國家公園常呼籲進出山區者,提高警覺,最好避免單獨行動,遇有黑熊排遺或破壞樹林的痕跡,即應迅速離開;夜宿山區時,也別將食物殘渣、空罐頭任意丟棄,最好包妥後,懸掛於遠處,以防吸引黑熊前來覓食;萬一有幸面對黑熊時,應儘量保持冷靜,千萬別激怒黑熊、裝死或爬到樹上,最好默默的往反方向遠離,萬一遭到攻擊時,儘量保護頭部、腹部等要害,俟機逃離。
原住民將野生動物神化或人格化,或當作膜拜的對象,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布農族是玉山國家公園鄰近地區主要的原住民,在傳統的布農族狩獵文化上,黑熊是他們狩獵的對象之一,狩獵對高山族的傳統布農人而言,是一種生活,也是自我表現、爭取社會認同的方式。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原住民的社會生活、文化及風俗習慣受到很大衝擊,狩獵已逐漸轉變為一種賺錢的手段或是娛樂的方式,市場經濟的運作,在部落中或對外交易上仍然可見。早期的原住民平時很少主動去獵殺黑熊,除了冬季以外,黑熊是禁獵的對象,一方面是視牠為危險的動物而儘量迴避,另一方面也視獵殺黑熊為英勇的行為。
3.瀕臨絕種的原因
令人遺憾的是,研究人員曾經抓到的臺灣黑熊中,發現有些是斷掌的。這些具有商業利益色彩的非法狩獵,是臺灣黑熊面臨絕跡的最主要原因。根據國外的研究調查發現,黑熊在大自然環境中生活,彼此雖會有互相侵犯的情形,但身上留下的多半是抓傷而已,斷掌的機會不大。研究人員抓到的臺灣黑熊有出現斷掌的情形,從傷口推斷,牠們可能是誤入人類設置的陷阱,在掙脫過程中,受到嚴重傷害所致。人遇到熊裝死沒用,熊很會爬樹,熊掌沒有特別的營養價值,這些正確觀念跟傳統刻板印象都不大一樣;就像外國的保育團體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人要喝熊膽汁、吃虎鞭或犀牛角的道理一樣。我們的熊跟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熊是山的靈魂,人類應該尊重其生存權。當大家排隊買票觀賞遠方來的嬌客國王企鵝時,是否也應正視我們身邊這些更甚外來嬌客的臺灣本土珍稀動物?如何讓牠們的生存權得到保障,才是我們熱愛這塊土地的最好表現。

台灣獼猴的資料



英 名 : Formosa Macaque
學 名 : Macaca cyclopis
分 類 : 哺乳綱、 靈長目、獼猴
科分布 : 台中、高雄、台東 、恆春,由海平面至海 拔 3000公尺以上高山森林中
重 量 : 頭及身長40~ 65公分,尾 長35~ 45分 公 , 體重 4~ 7公斤
生 殖 : 繁殖期每年11月至次年 2月,懷孕期 165~ 169天,每年5~ 7月生產的較多,每胎 1仔。

台灣彌猴以素果為主食,白榕、雀榕、大葉雀榕、菱果榕、豬母榕、澀葉榕、菲律賓榕等。這些不同的榕樹陸續都有果實成熟,是彌猴最重 要的主食。其中雀榕的果子味道最佳,微酸微甜頗為爽口。除了榕樹之外,台灣彌猴野果主食有三月的榕實、四月的過山香、五月的山枇杷、六月的大葉山欖、七月的紅柴、八月的毛柿、九月的茄冬、十月的咬人狗。其中過山香、山枇杷及咬人狗的果實味道最好。獼猴主要是依時令而從這些多樣的食物中選擇取食。有些植物的葉片,像山葛、雀榕、茄冬的嫩葉,也是台灣彌猴常吃的食物。有時台灣彌猴也會少量地進食一些特別的食物,例如苦揀樹的樹皮,無患子果核,也許這些植物是台灣彌猴的草藥。 一般人認為素食使人營養不良,不足以維持身體健康,但這群森林中的素食朋友,一隻隻身矯體健而又精力無限。這顯示靈長目是適合素食的,而素食也有利於靈長目的生存與繁衍,因此獼猴成為人以外,在地球分布最廣的哺乳動物。

台灣獼猴的生活習性
台灣獼猴是群體生活的野生動物,由猴王統率一些母猴及大小幼猴組成單位。每年大都會舉行猴王爭霸戰,決定身強力壯、適應環境的優勝者,出任新猴王,獲得繁衍後代的交配權。
當母猴屁股開始出現大片的紅腫,公猴的肛門一帶也變紅時,就表示繁殖季到了。母猴懷孕期大約是160天,通常一次只產一胎,不過在柴山已發現雙胞胎的例子,原因不明。
獼猴雖然是雜食性的動物,但仍以植物的嫩葉、果實為主。又為了應付環境的變化和威脅,牠們吃東西的速度很快,來不及吞下的,就存放下顎兩旁的頰囊,等有空時再慢慢咀嚼。
牠們的棲息地以樹林或岩石裸露處為主,如果下雨天則時常躲於岩洞等天然蔽所。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貓的影片

貓咪的叫聲

螞蟻的影片

螞蟻

熊貓的影片

越睡越誇張的熊貓 ...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熊貓的資料


由於熊貓屬貓科,故稱為“貓熊”應該是絕對合乎學理的,然而,牠老家中國大陸的13億人,郤偏偏要叫牠“熊貓”。原來,民國29年在重慶舉辦的動物標本展覽會,說明牌上以由左至右的中、英文寫著“貓熊”的學名,因當時中文書寫習慣由右至左,故觀眾皆誤以“熊貓”稱之,如此一誤數十年,至今大陸仍堅稱熊貓,而台灣則因距離較遠,較為客觀,大多依學名而稱之為貓熊
熊貓幼崽通常在夏未出世,妊娠期大約97至163日,這是因為交配後熊貓腹內不是馬上開始發育,要等熊貓有充足食物之後才發育,熊貓除了大量進食外,在此時牠們還會在樹穴中築巢準備生產;一旦發育,只需45至60天便能出世(如一次生出兩胎或以上,熊掌媽媽便會放棄弱小的一隻!)
幼崽出生的第一個月是沒有生存能力,只得56~140克重﹝約為母親體重八百分之一﹞和15厘米長,而且沒有牙齒、眼睛也是開不著、爬也不會,要靠媽媽的餵養、溫暖、保護。六周後,幼崽便可睜開眼睛,而且毛髮也會稠密了,不過牠們仍走不了路,只能打滾,只好待十二周後,牠們才可用小腿站立和走路,但生活仍以睡覺為重心。二十九周後,體重達十五至二十公斤,牠們開始成熟,斷了奶,開始食竹子,而且還能走路和爬樹,性情變得十分活潑好動,但還要媽媽的保護和學習如何與別的熊貓交流。三年後,幼崽便會成為成獸

特徵
頭:與身體比起來,牠們的頭顯得又大又圓
眼睛:長在黑色的毛髮裏,小而明亮
耳朵:長有黑毛,並長在頭頂
尾巴:長得短小而扁平只有15公分左右
牙齒:牠們的牙齒和人類一類,也有乳齒和恆齒的區別。一隻成年的熊貓有四十二顆恆齒,其臼齒大小約為人類臼齒的七倍,牙齒面長得既寬大又扁平而且還參差不齊,但可強勁而靈活地將竹子咀嚼得碎爛
前腳:也是爪,長得短小(走路很慢)和有尖銳的趾爪,抓取物品全靠拇趾
後腳:也有尖銳的趾爪和短小的腳,但沒有前腳那麼有力
體形: 一隻成年的熊貓約重200至300磅,身長1.5米,肩膀部位高0.9米,一般雄性比雌性大10%
皮毛:相當厚密堅硬(一隻成年的熊貓的毛可長到10厘米),皮毛外層被一種油性物質蓋著,這種厚而油潤的皮毛在寒冷、潮濕的地方有保暖之用
毛色:熊貓的毛色,是黑白相間。在雄性熊貓腹部,毛是棕色的,臂部及股外側也有棕褐色的毛,雌性熊貓腹部,毛色淺褐帶灰,口角有棕褐紋,喉部灰褐色,在1958年,中國還發現一隻棕白相間的熊貓。
肌肉:熊貓的後腳不如前腳那麼有力量,因些牠的行動緩慢且笨重
骨頭:非常粗大,而且幾乎是和牠們身軀大小相同重量的兩倍

螞蟻的資料


螞蟻之分類地位屬於昆蟲綱(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蟻科(Formicidae)。目前全世界已命名螞蟻之種類共有9536種,分別屬於16亞科296屬(Bolton,1995)。楚南仁博(1939)發表「台灣產蟻科目錄」,列出台灣產的螞蟻種類共有167種,分屬於10亞科,並列出常見居家螞蟻約有8種。目前台灣產螞蟻已訂學名及中文名稱共有198種螞蟻台灣居家螞蟻之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
(一) 小黃家蟻
1.學名:Monomorium pharaonis (Linnaeus)
2.分類特徵:屬於家蟻亞科(Myrmicinae)、家蟻屬(Monomorium)。是體形小而常見的小形蟻類,頭部矩形。
3.工蟻:體長2.5~3mm,體淺黃褐色。觸角2節,具有腹柄節兩節,第一腹柄節楔形,前有長柄。第二腹柄節圓凸形,比第一腹柄節寬。腹部第二至第三節背面有黑斑
4.雌蟻:體長4~4.8mm。複眼和胸背板比工蟻擴大。中胸背板具有側片,腹部較膨大體色較暗
5.雄蟻:體長3mm。體黑褐色,足黃色。足之基節及腿節較黑。翅透明。複眼大,頭和胸背板較粗狀。
6.生活習性:原產地埃及,又稱法老蟻,隨著工商運輸工具分散至世界各地,成為世界性室內螞蟻,因可能攜帶病原菌,傳播疾病,最重要居家害蟲之一
(二) 狂蟻
1.學名:Paratrechina longicornis(Latreille,1802)
2.分類特徵:屬於蟻亞科(Formicinae),平結蟻族(Prenolepidin),狂蟻屬(Paratrechina),觸角12節,觸角柄節長的一半超過頭頂,腹柄1節呈楔狀,複眼位於頭前側方的中線上,頭部和胸部上具有排列明顯或對的粗毛。
3.工蟻:體長2.3~2.9mm呈黑褐色,體表具光澤。複眼大而凸,有三個單眼。觸角柄節細長,約2/3柄節超過頭部,足細長。
4.生活習性:狂蟻(crazy ant),其活動非常迅速,常在建築物內或碎石下築巢,性耐乾旱,為城市區最常見之螞蟻,取食同翅目昆蟲分泌之蜜露及小昆蟲,亦捕食甘蔗螟蟲,分佈在亞熱帶及歐洲地區是溫室內常見螞蟻
(三) 黑頭慌蟻
1.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Fabricius,1793)。
2.分類特徵:屬琉螭蟻亞科(Dolichoderinae),酸臭蟻屬(Tapinoma Foerster)。觸角12節,前伸腹節1節呈鱗狀結。具1對臀囊,螞蟻受驚擾後,釋放出分泌物,遇空氣呈樹脂色,伴有酸臭味。
3.工蟻:體長1.5~2.0mm,頭部褐色,胸部黃褐色,後腹部黃白色。
4.生活習性:黑頭慌蟻築巢在地面,樹皮下,果園及室內。其分佈屬於世界性,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澳大利亞及非洲

(四) 熱帶大頭蟻
1.學名:Pheidole megacephala(Fabricius,1793)。
2.分類特徵:屬於家蟻亞科(Myrmicinae),大頭蟻屬(Pheidole Westwood)。觸角12節,後足脛節距簡單,不具櫛齒形,後胸背板有刺,觸角鞭節棒狀由三節組成,工蟻具大頭型及小頭型,後胸背板末端具有二刺,頭部正面下半部有縱條紋,上半部光滑無條紋。
3.大頭工蟻:體長3.5~4mm黃褐色,腹末端顏色較深。頭較大,長大於寬,後頭凹緣淺,頭頂中央有一較深的縱長凹陷。第一腹柄節鱗片狀,上緣橫形,第二腹柄節寬為長的2倍。
4.小頭工蟻:體長2~2.5mm體黃色略帶褐色。觸色細長柄節超出頭頂。後胸背板平,後面有短刺,第一腹柄結鱗片狀,第二腹柄節圓凸形。
5.生活習性:分佈於世界熱帶地區,常在室內築巢。和粉介殼蟲共棲,喜食蜜露,並保護粉介殼蟲
(五) 黑棘蟻
1.學名:Polyrhachis dives Smith
2.分類特徵:屬蟻亞科(Formicinae)、多刺蟻屬(Polyrhachis)。觸角12節,體全黑色,後腹第一節特大,其長度至少為後腹部長度之一半。前胸背板、後胸背板及腹柄節三者全具有一對刺。
3.工蟻:體長5.3~6.3mm。體黑色,體被柔毛 頭短而寬,前胸凸出背板各具二個直立長刺。前伸腹節兩側具有二個向後彎曲之長刺。刺之間有二個齒狀突起。
4.雌蟻:體長8.6~9.8mm。頭較小具單眼。前胸背板刺較短。腹部發達。
5.雄蟻:體長5.7~6.5mm具有三個很大的單眼及一對複眼。觸角13節,前腹和前伸腹節不具刺或突起。
6.生活習性:黑棘蟻多在樹上築巢,少數築巢於草叢或石塊下。在冬季螞蟻可從樹上移到地面越冬。蟻巢由樹葉雜草碎屑和幼蟲吐絲等組成。巢內呈蜂巢狀,有許多小室。工蟻攻擊性強,蟻巢若受驚擾,則大量湧出防禦。黑棘蟻可捕食森林害蟲,也取食同翅目昆蟲分泌之蜜露。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貓的資料


波斯貓﹝Persian﹞
波斯貓有著厚實漂亮的長毛,它們的毛量是非常壯觀的,從腳趾開始,幾乎是覆蓋全身,包括肩膀、耳朵、胸部和腳。波斯貓的頭寬闊且圓,骨架和臉也很圓,鼻子短,身體架構均衡,一般不會太胖。波斯貓的顏色種類很多,一般常見且較受歡迎的顏色有白、黑、藍、紅、灰和奶油色等,波斯貓的飼養遍佈各地,它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純種貓。據說波斯貓的祖先源自古波斯,即現今的土耳其。為了維持波斯貓毛色的漂亮,飼主必須每天為其梳理披毛,照顧波斯貓可常為其洗澡但不要餵食過度。波斯貓的幼貓通常需要大約四個月的細心照顧期。波斯貓的個性一般都很獨立,極適合獨居者飼養,可成為很好的寵物伴侶
喜馬拉雅貓﹝Himalayan﹞英國人稱喜馬拉雅貓為色點長毛貓(Colour Longhair)或色點波斯貓(ColourpointPersian),長久以來,喜馬拉雅貓因其毛色美麗而深受全世界愛貓人士的喜愛,所以在很多比賽中常常得冠軍。喜馬拉雅貓是從暹邏貓和波斯貓培育出來的新品種血統貓,所以同時具有暹邏貓獨特的顏色變化和波斯貓美麗的長毛。喜馬拉雅貓承襲暹邏貓的特徵,因此臉部、耳端、四肢和尾巴的毛色呈現深色變化,與身體毛色不同,毛端子顏色變化使其看起來獨特而美麗。雖然喜馬拉雅貓是純種貓,但因是由暹邏貓和波斯貓培育而來,所以與波斯貓仍有血緣關係。飼養喜馬拉雅貓必須細心照顧,每天為其梳毛才會光亮好看。喜馬拉雅貓的毛色豐富,有巧克力色、藍色、淡紫色等。喜馬拉雅貓前腳有一圈環狀的毛色,眼睛大而圓,表情豐富,一般是明亮的藍色或古銅色
俄羅斯藍貓﹝Russian Blue﹞俄羅斯藍貓雖不是長毛貓,但它的毛層厚實長絨,顯示這是北方寒帶品種的貓。它們的毛皮就像是希伯來犬或愛斯基摩犬一樣,具有保護作用,另外它們的眼瞼形狀,能使它們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夜晚裏,不會被雪積覆蓋著。歷經大戰期間瀕臨絕種的困境,此種貓存活下來,且在英國及美國成為著名的純種貓。俄羅斯藍貓的身形優雅且柔軟,個性獨立,非常聰明,主人無法用簡單而重覆的技倆來逗弄這種貓。對於住在都市公寓裏的人來說,這種貓因為乾淨,且行為模式穩定容易預測,所以很適合飼養為伴。俄羅斯藍貓的毛皮及毛色是濃厚的絲絨狀,且具有很好的彈性
蘇格蘭摺耳貓﹝Scottish Fold﹞蘇格蘭摺耳貓是蘇格蘭農莊貓的一種變種貓,起源於1960年代。蘇格蘭摺耳貓有一對很有趣向下摺的耳朵,那對摺耳使它們的臉看起來很滑稽。在貓的國度裡,它們的耳朵是最特別的,一般來說,耳朵愈小愈特別。蘇格蘭摺耳貓是短毛品種,但近年來也有長毛品種出現。它們的生理特徵像英國短毛貓,強壯而溫馴,這種貓目前數量並不多,所以不容易獲得,而且摺耳母貓所生下的小貓也不是每一隻都有摺耳。蘇格蘭摺耳貓喜歡人,而且喜歡戶內生活,它們屬於中等體型的貓,有藍、紅、白、黑等各種顏色。它們天生具有很好的捕鼠能力,所以很受英國農家的喜愛
美國短毛貓﹝American Shorthair﹞美國短毛貓是從北美和歐洲最優秀的短毛家貓中繁殖衍化出來的。在英國有英國短毛貓的稱呼,在法國、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家貓被統稱為歐洲短毛貓。關於美國短毛貓的品種歷史,除了晚近的事件之外,沒有特殊的事件值得被提起的。基本上,第一隻美國短毛貓就是隨著拓荒者移民而到達美國的,早期跟隨移民者登陸,這些貓非常能適應困苦的新環境。最早的美國短毛貓無疑的是農場之貓,它們擅長捕鼠工作,擁有強健的骨骼,動作非常敏捷,勇敢而大膽,對主人溫順且可以被訓練。在1900年代,培育者開始認真從事美國短毛貓的代表特徵和品種培育,現在所被公認的美國短毛貓是一種特徵明顯的品種貓,它的血緣很明顯地來自農場貓以及當日的街貓。美國短毛貓是強壯的貓,個性相當穩定,充滿生命力,耐力強而動作敏捷輕快。美國短毛貓頭大而臉頰豐滿,眼睛大而寬,眼瞼形狀像扁桃仁,披毛短而厚,顏色眾多,幾乎包括所有可能的貓的顏色。美國短毛貓一般體型比英國短毛貓大,外觀與同種的英國短毛貓或歐洲短毛貓稍有區別。1965年,一隻銀白色虎斑貓在展示會中獲得當年「美國貓」的稱號,自此整個品種便由「短毛家貓」改稱為「美國短毛貓」
金吉拉 Chinchilla 金吉拉本來就是近代才有人類混種控制出來的人工貓,而英國寵物協會也是近年 才承認有此一血統的貓(美國比較早認定),金吉拉是波斯貓裡邊的一支,因為貓咪也粉多顏色,所以 我們發明了粉多名字來區分!!其實牠們都是波斯貓,金吉拉的認定銀白色(silver)毛色白,其背部有些許毛之尖端為灰色,鼻子磚紅色,腳底毛為黑色,另外有一種是gold顏色是,全身披黃金色的毛,毛的末端是黑色(也因為如此牠會有一些紋路) 鼻子磚紅色,腳底毛是黑色 ,金吉拉一定都有一對綠綠的眼睛

貓頭鷹的資料


1.貓頭鷹簡介貓頭鷹,又稱「鴞」,貓頭鷹只是人們給予的一個俗稱而已。其屬於鴞形目夜行性猛禽,約有200個品種,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之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貓頭鷹的蹤影,由此得知,貓頭鷹適應環境的能力相當高。相信大部分的人對貓頭鷹的印象,就是夜間出沒且站在樹枝上的一種動物;其實,除了把窩搭在樹洞裏的貓頭鷹以外,有的搭在岩石中,有的築在地面上,還有的築在仙人掌中。貓頭鷹有著大眼睛,但卻只能超前看,要看左右兩邊時,必須轉動牠的頭,其脖子又長又柔軟,能轉動270度。而由於是夜間出來補食的種類,貓頭鷹的聽覺神經很發達、聽力十分敏銳,其左右耳是不對稱的,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而且左耳有很發達的耳鼓,有利於根據地面獵物發出的聲音來確定獵物的正確位置。貓頭鷹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動物為食。獵物的大小視貓頭鷹的體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蟲,大到兔子、蛇都有。許多貓頭鷹是捕鼠能手。蘇聯鳥類學家曾做過統計,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可捕一千隻左右的老鼠,而一隻老鼠一個夏天要糟踏糧食一千克左右。以此推算,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天可替人類保護一噸糧食,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另外,鳥類學家們發現,貓頭鷹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法國鳥類學家在1972至1977年間的研究報告指出,貓頭鷹的幼雛之間有非常嚴重的同類相殘現象;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貓頭鷹幼雛死於同類間的殘殺中,這種現象在食物缺乏的年份更多。其他國家的鳥類學家發現,每年大約有25%左右的成年貓頭鷹自然死亡。如果加上因吃被毒死的老鼠、被殺蟲劑殺死的昆蟲而死亡的數量,貓頭鷹的死亡率就更大。由此可知,貓頭鷹對人類是極為有益的,且也是很脆弱的,牠們需要人類的保護。
2.「鴞」聲匿跡其實,台灣尚有許多珍貴的野生保育動物,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而「貓頭鷹」在美國是受聯邦法律與州法保護的猛禽(也受到國際協定保護),也就是說除非擁有許可證,人們是禁止豢養貓頭鷹的。因此,人們即使為哈利波特那隻忠實的雪鴞「嘿美」著迷,也不能自己養一隻,訓練牠當自己的信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貓頭鷹是非常有益的鳥類,也開始把牠們當做朋友看待了。這種觀念的改變來自於對自然保護越來越多的宣傳,也是許多鳥類學家不懈努力的結果。貓頭鷹的存在對於維持生態平衡、減少鼠害、控制害蟲的數量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整個生態環境的改變,貓頭鷹的生存遭受到威脅,舉例來說,號稱台灣貓頭鷹家族中體型最大的黃魚鴞,通常出現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溪流或湖泊集水區內的闊葉林附近。牠們的食物雖以魚類為主,但亦會捕食囓齒類、兩生爬蟲、甲殼類動物、昆蟲等小型動物,或擊殺如雉科的大型鳥類。而因為其分佈區內的森林遭大量砍伐,使黃魚鴞的存續亦面臨相當的衝擊。目前,在台灣不管是動物園或是其他自然環境裡,貓頭鷹存在的數量,已經漸漸地減少了,我們應該努力於相關保育工作之推動,讓面臨生存危機的貓頭鷹有繼續延續下一代的空間,如此一來,人們不僅可以享受賞鳥之樂,貓頭鷹的存在也是一大貢獻。
3.親親貓頭鷹之家古希臘文明將貓頭鷹視為「智慧」的象徵,源於其神話傳說:古希臘神話中有個智慧女神叫雅典娜,據說她的愛鳥就是貓頭鷹;因此,古希臘人對貓頭鷹非常崇拜,認為牠是智慧的象徵。雅典娜是雅典城的守護神,因此有句西諺叫「到雅典,別帶貓頭鷹」,也就是不用多此一舉的意思。 而貓頭鷹走路的樣子,活像個小老頭,又能像人直立行走,眼睛很大令人感到很聰明的樣子,向前平視的樣子像是在思考。由於貓頭鷹是掠食性動物,對棲地減少、棲地劣化、棲地破碎化、殺蟲劑、殺鼠劑等負面影響又相當敏感,所以全世界有許多貓頭鷹都面臨生存的危機。目前全世界所知的貓頭鷹約213種,全台灣可見的共有13種,其中有9種在台灣及蘭嶼繁殖。除了領角鴞、黃嘴角鴞、跟鵂鶹偶爾有機會可以在郊區及山區見到之外,其餘的草鴞、黃魚鴞、褐林鴞、灰林鴞、蘭嶼角鴞及褐鷹鴞,在野外都是相當稀少、不容易見到的物種,甚至瀕臨絕種的地步。貓頭鷹是一種獨特而有趣的生物,而其數量卻比較稀少,在大部分國家均屬於受保護動物,在台灣則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護,期望大家一起努力讓貓頭鷹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也希望經由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新竹市風城社區大學及新竹市香山社區大學帶領各位學員朋友們前往苗栗參觀貓頭鷹之家,大家能夠更瞭解、更愛護貓頭鷹。位於苗栗縣獅潭的仙山海拔約六百到七百公尺,由於開發程度較低,吸引許多中低海拔鳥類及候鳥棲息,貓頭鷹的數量不少,常見的種類有領角鴞、黃嘴角鴞,每年冬季還有稀有的褐鷹鴞過境棲息。在獅潭鄉當地,有一群愛好貓頭鷹的人士,共同成立了-「咕咕嚕博士貓頭鷹之家」,這裡除了收容受傷殘的貓頭鷹之外,尚設有戶外生態教室,透過生態教育的方式,介紹貓頭鷹的種類型態、特徵和習性,以期能能建立「關愛貓頭鷹,愛護大自然」的保育觀念。另外,這裡也有多媒體視聽教室、生態農場,以及全台灣最具規模的貓頭鷹戶外森林教室,提供完整的生態教學與導覽,並由專業人員指導鄉土再生紙製作教學,用自己做出來的紙張,蓋上貓頭鷹的圖案戳章,讓人回味無窮,藉此機會親近大自然,寓教育於無形之中。